你的位置:1分飞艇教程 > 新闻动态 > 彼得·林奇:抄底是危险的错觉
彼得·林奇:抄底是危险的错觉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11

彼得·林奇说:「抄底买入,就像把鱼钩放到水底钓大鱼,是一种最流行的投资娱乐活动,但往往被钓住的并不是鱼而是渔夫。想要抄底买入一只下跌的股票,就如同想要抓住一把下跌的刀子。不但抓不住,反而会伤到手导致剧烈的疼痛,因为你抓错了地方。」

彼得·林奇用两句话撕碎了所有抄底幻想:你以为在捞海底的珍珠,其实是被鲨鱼咬住了腿;你以为抓住了便宜货,其实握住了正在滴血的刀锋。

试图精准抄底的本质,就是和地心引力比谁跑得快——下跌趋势中的股票根本不存在「安全接住点」,只有不断下坠的陷阱。

①「市场底部总在绝望中诞生」

2020年原油期货跌到负值时,连交易员都以为系统出错了,但三周后价格反弹了300%。

这就像沙漠里快渴死的人,总在扔掉水壶的第二天找到绿洲。当最后一个抄底者割肉离场,反弹才会真正开始,但那时多数人已经失血过多。

②「趋势是你的朋友,直到它结束」

气象学家追踪飓风时,绝不会站在风眼边缘预测转向。

物理学的惯性定律在资本市场同样奏效:下坠的铅球不会因为你觉得「够便宜了」就突然悬停,反而可能砸穿地板继续掉落。试图逆势操作就像徒手拦火车,勇气可嘉但结局惨烈。

③「闪电劈下来时你必须在场」

火山学家不会等岩浆冷却才去采集样本,他们带着隔热装备在喷发期工作。

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极端波动里,但需要特制的「防护服」——比如严格仓位控制。那些裸奔进场抄底的人,注定被烫得遍体鳞伤。

④「危机最深处藏着最大的认知幻觉」

登山者最容易失足的不是悬崖,而是自以为「快到山顶」的缓坡。

心理学证实,人在接近预设目标时会降低风险警觉,就像马拉松选手在最后500米更容易抽筋。当股价跌到「历史低位」,恰恰是判断力最脆弱的时刻。

⑤「聪明人从不在谷底捡硬币」

考古队挖掘古墓时,绝不会在塌方现场抢挖文物。

行为经济学中的「损失厌恶」会让人产生「必须回本」的赌徒心态,就像赌场里输红眼的客人不断加码。你以为在捡金子,其实在扒拉碎玻璃,满手是血还不肯松手。

⑥「耐心不是等待,而是做好准备」

深海钓鱼高手从不盯着水面,他们计算洋流、月相和鱼群迁徙规律。

当沙丁鱼群突然下潜,菜鸟急着撒网反而缠住螺旋桨,老手则调整声呐继续观察。真正的机会需要系统化策略,而非肾上腺素驱动的临时决策。

⑦「市场从不会错,错的是你的尺子」

珠峰测量队绝不会用橡皮尺子勘测高度,但多数人判断股价用的却是情绪化的「弹性标尺」。

当股票连续下跌,人们会自动把估值锚点从PE倍数变成「已经跌了多少」,就像用体温计量身高,测出来的全是幻觉。

写在最后:

抄底的本质是人性贪婪的变种——总想用五毛钱买值一块钱的东西,却忘了市场不是菜市场能讨价还价。

从荷兰郁金香到次贷危机,所有灾难都始于「这次不一样」的抄底冲动。

真正的高手都明白:与其赌刀刃何时落地,不如等刀插进土里晃不动了再去拔。当你不再纠结「现在是不是底」,而是思考「我能不能扛住继续跌30%」,才算摸到了投资的门把手。



相关资讯